整理/编写:米洛、YT
编辑:屋鸦
本月重点:打击贩运人口的夜与雾
刚过去的7月30日是第10个世界打击人口贩运行为日。今年的主题是“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据联合国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每三名人口贩运受害者中就有一名是儿童,而被贩卖的儿童大多是女童。纪念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贩卖儿童的成因和各类形式的认识。
儿童面临着各种形式的人口贩运,包括强迫劳动、犯罪、乞讨、非法收养、性虐待以及在线传播虐待图像,有些儿童甚至被招募加入武装团体。儿童在人口贩运过程中遭受暴力侵害的可能性是成年人的两倍。
非法收养至今在中国仍是突出问题。有别于国际“人口贩运”定义中“以剥削为目的”,在中国法院判决中,区分拐卖儿童与民间送养的关键是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获利目的。比如生育后即出卖子女,根本不考虑对方是否有抚养目的,为收取钱财将子女“送”给他人的,或是收取明显不属于“营养费”“感谢费”的巨额钱财的,应当认定为具有非法获利目的,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处罚。
7月16日,甘肃省宁县公安局中村派出所为辖区内一位5岁女童发布的寻亲公告,就笼罩在“疑似被拐卖人口”的迷雾中。公告援引知情人(后媒体采访显示为同村村民)说法称,经核查,该女孩出生后从西安市高陵区马家湾被拐卖至甘肃省宁县中村镇。但接受媒体采访时,民警的口径出现反复,表示“孩子是抱养的,目前还未发现存在拐卖的情况,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此后两地警方协作排查线索的结果未见跟踪报道。
当下,拐卖儿童案件侦办高度依赖全国打拐认亲DNA数据库。该事件中,女童因到了上学年龄要上户口,才进入警方视野,由于未发现DNA匹配信息,警方便采取了“公告寻亲”的方式。一方面,民警对于自称“爷爷”的老人起疑,是执法敏感度提升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万一没有“破案”,女童的隐私保护就被置于尴尬境地,影响其未来留在“收养”家庭的生活。
以往数据研究表明,拐卖中男童远多于女童,而抱养中女童远多于男童,主要原因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和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多数女童因“超生”被原生家庭“送出”。
“亲生亲卖”是近年来拐卖人口犯罪出现的新趋势。7月,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接连曝光两起“预售腹中胎儿”事件。一则是一对在广州打工的父母,在百度贴吧以“S六月卸货”为网名,标价5.8万“送养”待出生的孩子,在志愿者规劝后放弃;另一则更揭开黑中介贩婴产业链。
据《红星新闻》调查报道,河北一对夫妇计划“购买”同乡孕妇张某待出生的孩子,丈夫孙某彬通过黑中介安排张某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并使用孙某彬妻子的身份信息登记住院产下一名女婴,以此“洗白”孩子身份,获得合法出身证明。事件曝光后,7位犯罪嫌疑人已被陕西检方批捕,包括跨省抓捕在广东的相关黑中介等5人。有关洋县妇幼保健中心部分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该县纪委监委调查后将给予相关人员处分。
值得唏嘘的是,报道以《河北女子涉嫌预售腹中胎儿,在陕西一医院冒名生产获取出生证》为标题,似乎孕妇取代买方和中介方成为犯罪主体和原动力,但报道中恰恰这位女性的形象是最为模糊的。由于客观上采访的受限,读者无从了解其“卖孩子”的动机,是未婚/非自愿生育吗,是经济困难无力抚养吗,孩子亲生父亲何在?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与此类似的是,海南海口一法院最新公开的一则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的“拐卖儿童罪”判决中,被告男子先后出卖同居女友的两个孩子(分别为一名非亲生男幼儿,和一名亲生女婴),通告称这位母亲两次均处于所谓的“默许状态”,被“另案处理”。如此一笔带过的表述,隐去的是一个悲伤的现实:在儿童的“商品化”背后,往往还有一个“失权”的母亲。
7月底,广西柳州市为期四月的全市儿童收养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告一段落。这也源于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的曝光。今年2月,澎湃新闻与其合作暗访,揭开了此地“成熟”的地下贩婴模式:买主在收买婴儿后,以“捡拾弃婴”报假警,利用“弃婴政策”漏洞,向民政部门骗取合法领养证,实现“洗白身份”。不过,目前尚未见该专项行动的公开总结通报。
全球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治理针对新生儿的人口贩运。据联合国官网介绍,哈萨克斯坦近期通过新的法律,要求医护人员报告被遗弃的新生儿,否则将面临行政问责。自去年起,哈萨克斯坦首都一家妇产医院开展试点,每个新生儿立即获得一个个人身份识别号码,从而消除犯罪交易的可能性。这一试点项目今年将在哈萨克斯坦全国范围推广。
新闻导览
1. 案件曝光
甘肃宁县警方为来源不明5岁女孩寻亲
7月16日,多家媒体报道关注甘肃省宁县公安局于6月11日发布的一则“寻亲公告”:中村派出所在工作中发现辖区有一名来源不明的孩子,疑似被拐卖人口。民警接受采访称,今年女孩被一位自称其“爷爷”的老人带来上户口,却说不清楚孩子来源,被警方发现疑点。经调查,孩子是其养父母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马家湾镇抱养过来的,现和养父母一起生活。“目前还未发现存在拐卖的情况,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民警称,发公告的目的主要是孩子即将面临小学入学,需要上户口,如果迟迟找不到孩子亲生父母的话,将给她上一个独立的户口。高陵区警方正在全力配合宁县警方排查线索,进一步核实。阅读报道:红星新闻、极目新闻、潇湘晨报
河北“预售腹中胎儿”事件7名嫌疑人被捕
6月,在黑中介安排下,孕妇张某使用买方妻子张某航的身份信息,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住院并产下一女婴。《红星新闻》获取的买方丈夫孙某彬与黑中介刘某宝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中介报价生产费用5.5万元,并称因现在到处严打、成本提高,非熟人介绍价格还要多出1.5万元。该中介在催付尾款时还提及“院长亲戚在催”。然而医院方面否认知情,辩称孕妇遵照程序办理入院手续,登记身份证信息,因医院暂时未配备人脸识别系统,医生没有辨识核验孕妇身份的能力。7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陕西洋县警方获悉,此案已经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远赴广东抓捕相关黑中介等5人,在洋县本地抓捕2人。官方称“案件实现了对这个黑产业全链条打击”。阅读报道:红星新闻
生父将女婴挂网出售,以拐卖儿童罪被判刑7年6个月
海口男子杜某彩与怀孕女子同居,女子产下一男孩,之后两人共育一女孩。男子在网上公开联系“买家”,出售两名小孩,共获利5.18余万元。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判决该男子犯拐卖儿童罪。日前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参考案例)。法院认为,杜某彩主动在网上发布出卖子女信息,确定买家时未曾考虑对方的抚养目的、抚养能力,积极讨价还价,在出卖后找各种理由向买家另行索要钱财,具有非法获利目的。其行为已构成拐卖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阅读报道:法治日报
2. 案件追踪
人贩余华英丈夫王加文,涉拐卖儿童罪移送检方审查起诉
“铁链女事件”后,贵州女孩杨妞花被拐案可能是最受舆论关注的拐卖案之一,经过漫漫长夜的等待,如今对人贩子的司法彻查仍在进行中。7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云南大理李聪被拐案受害家庭处获悉,王加文涉嫌拐卖儿童罪一案的案件材料,已移送丽江古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王加文备受关注的身份是人贩子余华英的丈夫。2023年9月,余华英因拐卖包括杨妞花在内的11名儿童一审被判处死刑,其当庭表示上诉。7月,长期下落不明的王加文被云南警方抓获,此后供出另外两起拐卖儿童,也有余华英共同参与。今年1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原判遗漏余华英其他拐卖儿童的犯罪事实,二审裁定对该案发回重审。
2004年,余华英和王加文曾被云南大姚县法院认定犯拐卖儿童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吊诡的是,两人以“假名”应对审讯,竟躲过了公检法的审查。杨妞花对此感到愤恨,当时两人未如实供述全部拐卖罪行,致使其又过了19年才找到亲人。
不解的还有李聪的父母。早在李聪2002年被拐卖时,他们已经认定王加文就是人贩子,但大理警方抓捕后却因证据不足将其释放。
而在最近的司法调查中,贵阳公检部门仍有疏漏。公诉机关指控余华英伙同情夫龚某良(已故)将杨妞花拐走,但杨妞花明确指认,她记得当时与余华英在一起的是王加文。
此案的“一波三折”令人联想到“铁链女事件”中的人贩子时立忠、桑合妞夫妇。2000年12月,两人因其他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和七年,24年后才通过最高检核准追诉他们于1998年拐卖小花梅的罪行。在打击拐卖行动中,如何彻查人贩子的所有拐卖行为,不遗漏犯罪线索,仍有待司法系统改进。比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拐卖行为、提供受害人线索,可否立功减刑;隐瞒犯罪事实,后经调查发现,可否不受二十年追诉期限制,加重至顶格处罚。
3. 国际风向
美国发布2024全球人口贩运报告
6月底,美国国务院发布全球人口贩运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详细评估188个国家和地区打击人口贩运的状况。据报告估计,全球有2700万人遭受劳动、服务或性剥削。
报告特别关注数字技术在人口贩运中日益增长的作用。以越发泛滥的网络诈骗产业中的强迫劳动为例,人口贩运者利用社交媒体、约会软件、游戏平台等招募受害者,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以及加密通讯逃避检测到其活动和运营地区。报告认为,社交媒体可能强化人口贩运受害者的刻板印象(包括性别、种族、民族和阶级),比如“人口贩运只影响妇女和儿童”的陈旧观念,从而限制社区、当局甚至受害者本身识别虐待发生的能力。
报告还加强了对残障和贩运的交叉性的关注,提到残障人士的国家报告数量逐年上升。报告指出,加强与幸存者的伙伴关系,进行创新以更多地融合残障人士等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群体,对于反贩运运动至关重要。
报告中,中国政府评级仍维持在落后的“第三级”。报告部分肯定中国政府应对东南亚网络诈骗活动中强迫劳动所采取的举措,但和往年一样,报告继续批评政府对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实施的普遍的强迫劳动政策和模式,以及面对中国公民在“一带一路”等海外基础设施项目中遭受的强迫劳动,外交部门在识别和协助上不足。此外,亚洲邻国、非洲和美洲的妇女和儿童被贩运至中国境内遭受强迫劳动、商业性交易、欺诈婚姻。报告呼吁中国政府收集和报告全面的执法分类数据,以及识别受害者身份和转介保护服务机构的信息。
2022年中国人口贩运问题报告曾提及“铁链女事件”引起的罕见公愤。2021至2022年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接连严辞批评美国借人口贩运议题“抹黑中国”。
4. 推荐阅读
拐卖题材悬疑小说《逃离月亮坨》
7月8日,豆瓣阅读知名作者南山的悬疑小说《逃离月亮坨》正文完结,随后获得豆瓣长篇拉力赛悬疑组亚军。小说讲述了原本对爱情充满幻想、依附于男人生存的农村女子赵丽云,和城市女性牟敏、女大学生晴晴一起被拐卖到月亮坨后,共同反抗命运的故事。
读者评论:
@安迪斯晨风:农村、拐卖、放火、复仇,几个关键词连缀到一起,让人想到《盲山》,想到丰县,想到那无数受侮辱,受损害的女人……读到最后,我和丽云一样,没感觉到痛快,反而有些痛苦。并不是因为主角变成了比坏人更恶的恶人,而是痛苦于,为什么这一切永无止境。
@开门关门V:女主仅仅是千千万万偏僻农村妇女的缩影,是卖买的牲口,更是生产工具。很难很难用三两句去概括文中想表达的东西,可以归结为人性的缺失,扭曲。贫穷和愚昧的村落让无知的村民抱团欺辱拐卖妇女,只有杀戮才能打破这一切罪恶,所以丽云当了那个“刽子手”。然而还不够,为什么那么悲伤和难过,因为无力反抗,也因为无法改变结局。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多多转发分享、推荐订阅!志愿者持续招募中,欢迎关注农村精障女性、人口贩运、性别暴力、残障正义等议题的你加入,或向我们发送新闻线索或投稿,详情可发邮件至:nomorechained@proto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