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编写:扣肉饼
编辑:屋鸦
本月重点:不被看见的精神障碍与伤害
7月,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教练被控诉殴打虐待学生致精神障碍。据媒体报道,郜先生去武校探望四个月未见的儿子小哲,意外目睹刚遭遇殴打的小哲神情呆滞地走回宿舍,后经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小哲患上了“精神障碍”。郜先生向媒体表示,目前小哲所在班级教练高某已被刑拘,立案的罪名为寻衅滋事罪。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本事件中,教练对学生进行殴打,学生经诊断为精神障碍(注:根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单,初步诊断中未对小哲精神障碍的具体类别给出临床意见),如果经过鉴定,二者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学生的伤情已经达到了定罪处罚的标准,该教练已经涉嫌故意伤害罪,如果造成学生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他看来,教练毫无缘由、多次体罚学生,超出了正常的教学范畴,属于随意殴打学生,情节恶劣的,还涉嫌寻衅滋事罪,该罪不以受害者构成轻伤为前提,但需要有情节恶劣的情形。
“这里的‘情节恶劣’,是指随意殴打他人手段残忍,多次随意殴打他人;造成被殴打人精神疾病等严重后果等等;在本案中,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殴打学生,孩子臀部及大腿位置的大面积淤青红肿,以及造成学生‘精神障碍’,都属于性质恶劣的范畴。”谭敏涛说。
体罚与暴力对未成年人影响深远,尤其在封闭环境下,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持续的心理与身体虐待直接相关。在暴力案件中,精神健康问题必须得到充分考虑,以确保公正。
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规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因此,该案受害人采用民事诉讼获得精神赔偿的途径或许难度较大。然而,因遭受精神暴力导致精神障碍,是对受害者生命权、健康权极大的损害,法律层面的规定或难给予受害人足够的支持。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金泽刚曾撰文称,法律上不予支持对非物质性的精神损害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则,主要因为一来被告人已经接受了刑事制裁,得到了惩罚;二来对于有被害人的刑事案件,几乎都会涉及精神损害,都进行附带民事诉讼的话会使案件的处理复杂化;再者,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撑司法机关裁判大量的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不过,上述条文中“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中的“一般”二字,比起早期的一概不予支持,仍然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留下了余地。
2021年7月,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维持了一起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一审判决。该案中,牛某利用暴力手段,对智力障碍的未成年人多次实施奸淫。受害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公诉机关依法支持起诉,最终牛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向被害人一次性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这是上海首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此案亦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了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法律范围内对精神侵害案件的重视日益增加,女性受害者在家庭、亲密关系中遭受的隐性精神暴力能见度亦有所提升。例如,2023年6月宣判的牟林翰虐待案中,法院首次认定施害者单一的精神虐待行为导致受害者死亡,判决施害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11月发布的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中,一起案件显示,丈夫李某采用喝农药、跳楼等自残自伤方式进行威胁,使妻子王某处于惊惧的心理状态,精神的不自由亦属于精神侵害,故人民法院对王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请求予以支持。
与精神障碍亲历者、精神虐待/损害一起亟待被看见的,是精神障碍亲历者的照护者们。
82岁核科学家魏世杰曾隐姓埋名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工作26年,并参与了“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为核武研究奉献一生的另一面,魏世杰是一位精神障碍家庭照护者。其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智力水平停留在六七岁孩童阶段,女儿则患有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妻子陈位英在“文革”期间心理遭受严重打击,后来因两个孩子患上终身不可康复的重病,同样发展了精神分裂症,并于2023年去世。
魏世杰自述“上半生研究核武,下半生照顾家人”,目前,魏世杰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后步行到女儿的住所,照顾她吃饭、喝药,儿子经过多年训练,已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照顾家人之外,魏世杰每天还挤出时间读书、写作,其写作的长篇小说《禁地青春》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尽管生性乐观,魏世杰的生活仍折射出精神障碍家庭照护者在社会支持上的匮乏。近年来,魏世杰患上冠心病、带状疱症等疾病,身为耄耋老人,魏世杰缺乏临时提供专业的替代照护服务,让其有时间休息与恢复,不由得感叹“不敢生病”。同时,精神障碍家庭也许要更多的社区支持,帮助家人处理日常事务、进行药物管理等,以减轻生活压力。
事实上,当前中国社会中精神障碍家庭的照护者以女性为主,魏世杰这样的男性照护者并不多见。据心声公益2024年发布的《谁来照顾照顾者:中国精神障碍人士照顾者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女性照护者达到了80.2%,女性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亦显著大于男性照顾者。精神障碍家庭的照护不能只靠同样面临着巨大长期压力和情感挑战的家人“硬抗”,社会如何在医疗、政策、经济上为精神障碍家庭托底,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呼吁,更多、更普遍承担了照护责任的女性亦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新闻导览
1. 案件曝光
武校教练被指殴打学生致精神障碍
6月30日,河南登封塔沟武校学生家长反映,儿子遭教练殴打致伤住院。郜先生称,他儿子2月份到该武校就读,6月20日到武校见儿子发现他精神异常。郜先生称,在医院心理医生介入后,儿子说长期遭教练高某的殴打和精神摧残。登封塔沟武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此事正在处置中。记者从登封市教育局获悉,目前相关科室已介入调查。记者从登封警方获悉,涉事教练高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阅读原文
沈阳6旬男子持刀伤人致3死1伤,经查有精神病史
7月4日晚,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发布警情通报:7月4日17时39分,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接110报警,在铁西区兴工南街阳光花园小区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接警后,我局组织警力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当场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控制。经核查,王某,男,64岁,该小区居民,有精神病史。该案件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阅读原文
注:近期精神障碍者“肇事肇祸”案件频现新闻媒体。精神障碍真的是暴力直接因素吗?公众该如何理性理解此类事件,以破除缠绕精障者的污名和强制性社会管控?请留意我们的后续专题文章。
2. 社会支持
83岁“核弹老人”照顾精神分裂妻女与智力障碍儿子
魏世杰曾隐姓埋名26年,参与我国核武器研制。他前半生为国奉献,后半生为家承重。妻子与女儿患有精神分裂,儿子智力障碍,他不辞辛劳照顾家人。现年83岁的魏老依然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面对家人健康状况无力改变,他感到深深的遗憾与亏欠。尽管如此,魏老始终以坚强和乐观的态度承担着家庭责任。观看视频 阅读原文
3. 科研医疗
极端天气或引发年轻人精神问题
德雷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一刊上指出,美国青少年由于气候剧变,患上精神障碍的风险正快速提升。据悉,一个经历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高中生,患精神障碍风险至多会比同龄人高出20%-25%。研究人员表示,自然灾害的降临往往伴随着恐惧和生离死别,这无疑会让心智仍在发育中的青少年备受打击。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加大和气候变化的加速,极端天气将变得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有鉴于此,我们不仅要筹备更多的避难设施,还要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做好额外准备。阅读原文
4. 民间力量
宛平南路600号画廊重启,关注进食障碍人群
7月初,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举办“爱、食物与生命——进食障碍科普艺术展”。本次艺术展将持续三个月,期间将举办多场相关活动,包括科普讲座、艺术工作坊等,以进一步推动进食障碍的科普教育和患者康复工作。阅读原文
5. 国际风向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优生保护法》诉讼案原告道歉
日本旧《优生保护法》允许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出于智力障碍、精神障碍、遗传性疾病等理由而对其进行绝育手术等,受害者共有约2.5万人。7月1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见了国家补偿诉讼的约130名原告,向《优生保护法》诉讼案原告道歉。阅读原文
秘鲁宣布不再将跨性别归类为精神疾病
当地时间6月25日,秘鲁卫生部宣布,跨性别者将不再被列为精神障碍患者。今年5月,秘鲁出台了一项《保险法》修正案,将跨性别者、异装癖者和其他性别认同障碍者描述为精神障碍患者。该法案遭到了当地LGBTQ+群体的猛烈抨击,数百名抗议者走上首都利马的街头示威,要求废除这一不当法案。秘鲁卫生部在声明中表示,今后在进行精神和行为健康分类时,将不再把上述人群称为“患有疾病的人”,而是将使用"性别不协调(gender discordance)"这一术语作为代替。这一变化标志着秘鲁在LGBTQ+权利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回应了许多活动家和组织对更公平和包容性待遇的呼吁。秘鲁卫生部还强调,今后将避免使用带有偏见的术语,并将在尊重人类尊严和人权的框架内,继续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阅读原文
志愿者持续招募中,欢迎关注农村精障女性、人口贩运、性别暴力、残障正义等议题的你加入,或向我们发送新闻线索或投稿,详情可发邮件至:nomorechained@proton.me。